南昌的煙花從“禁燃”到“限燃”,還有多遠?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1月11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皮婉婷、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李巧

  1月5日,南昌市政府正式發布,將在1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一)晚于贛江之心老官洲舉辦2023南昌市迎春煙花晚會。也就在同一日,南昌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南昌市公安局)致市民的公開信中重申,任何單位未經申請并獲批準,任何個人任何時間,在南昌市各縣、區公布的禁燃區內、加油站點等公共安全設施周邊,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看來,南昌市民今年只能通過煙花晚會來一飽眼福,而把想親自燃放的意愿收進腦海,實際上,全國已有諸如遼寧省大連市、山東省東營、濱州等城市宣布今年春節對煙花爆竹燃放由“禁燃”改為“限燃”。煙花雖然易冷,可在這個冬天,這個話題卻格外火爆?!督闲乱曇啊愤@期就來回顧下南昌“禁燃令”的出臺以及帶來改變,同時聽聽各方對于禁燃的聲音,也暢想一下不遠的未來,南昌有沒有可能像有些城市那樣,能由“禁燃”改為“限燃”。

  ◎背景

  ▲時隔多年,南昌首次舉辦大型煙花晚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對不少人來說,燃放煙花爆竹是過年的“標配”,有這熱鬧勁才算有“年味”。1月5日,坊間傳聞南昌將舉行煙花晚會的消息得到證實:南昌市將于1月22日(正月初一)晚上8時于贛江之心老官洲舉辦約1小時的大規模迎春煙花晚會,晚會的主題是“流光華彩慶佳節 欣逢盛世啟新程”。與此同時,此前市民熱議的“能不能放開或者部分放開燃放煙花爆竹禁止規定”的話題也被一錘定音——市民在欣賞煙花晚會的同時,仍要遵守《南昌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不得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燃放煙花爆竹。

  據了解,2016年,南昌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國務院《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了《規定》,并從2017年1月1日正式執行。隨著南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南昌市市民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也在逐漸擴大。在2023年1月5日南昌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南昌市公安局)致市民的公開信之后,南昌市現轄西湖區、青云譜區、青山湖區等六區及灣里管理局也隨即發布通告,重申全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截至2021年末,南昌市禁燃區域總面積約為2373平方公里,基本為主城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約占全市總面積的33%。

  實際上,相較于南昌市民依舊禁燃,今年全國也有個別城市發布燃放煙花爆竹政策,稱市民朋友可以在規定時間或規定地點燃放煙花爆竹,禁燃規定“松綁”。在遼寧省大連市,控制燃放區域以及之外區域,除夕燃放煙花爆竹不限時;在山東省,東營市、濱州市兩地率先明確春節期間在部分區域和個別時間段可以燃放煙花爆竹;在陜西省延川縣,城市廣場、李頜廣場、路遙廣場等被設為了煙花爆竹集中燃放點……這一對比,也引發了南昌市民對于未來能不能也從禁燃改為“限燃”的討論。

  ▲迎春煙花晚會讓人期待滿滿

  南昌能否變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為“限燃”?今年已經一錘定音,未來尚不可知。不可否認的是,這場即將舉行的大型煙花迎春晚會,勾起了人們記憶深處的“煙花記憶”,也讓不少人期待滿滿。

  在今年60歲的南昌本地人云羽(網名)看來,他記憶中南昌舉行如此大規模的煙花晚會還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南昌超過五層的建筑不多。當時放焰火的位置也都集中在八一廣場。一到放煙花的時候,不僅廣場上幾乎都是人,一不留神就可能和同伴走散;很多人還會在自家窗口、屋頂平臺和一些沒有遮擋的空地上看焰火。”云羽回憶稱,“當時我還是孩子,看見焰火那是非常高興的。早早地就在家里屋頂平臺上坐等著放煙花,鄰居們也是舉家來看。那時焰火在空中開花的造型雖然不多,但顏色多,絢麗多彩,夜空被焰火映襯得紅紅綠綠……”

  “我印象里南昌好像已經5至10年沒有舉行過大型煙花晚會了。1997年擔任南昌市民俗博物館館長后,每年大年初一我都會帶頭在博物館門口放鞭炮,寓意‘開門紅’。好多年都不這么做了,感覺缺了點什么。”南昌市博物館研究館員梅聯華稱,在他看來,南昌市今年將舉辦大型煙花晚會,屆時還會有無人機、燈光秀、音樂噴泉等一同表演,不僅創意十足,也能喚起人們對春節的記憶,“年味”更濃,十分值得期待。

  “好開心!寅虎去,卯兔來。期待我們的傳統習俗、健康平安回歸。”網友陳紅弟說。網友春天稱:“期待已久的濃濃年味又來了,贊一個。”網友老君也說:“年味濃了,熱鬧了,喜氣沖天了,盼著紅火的年味。”

  “煙花絢爛、爆竹聲聲、降魔除疫。希望這場煙花秀能作為我新一年的美好開端。”在南昌工作的“90后”上班族趙女士說,聽到將要在滕王閣畔的贛江之心舉行大型迎春煙花晚會后,她就開始關注網絡上各種相關帖子,查找、制定該場煙花晚會的最佳觀看攻略。

  ◎變化

  ▲ 禁燃令效果凸顯:南昌連續4年大年初一空氣質量指數為“良”

  說到燃放煙花爆竹,不管是禁燃還是“限燃”,究其本質和緣由,還是為了加強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減少環境污染,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

  據南昌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數據,2018年,《規定》成果凸顯。當年正月初一(2月16日)南昌的PM2.5濃度為72毫克每立方米,比2017年正月初一(1月28日)的PM2.5濃度下降了約60%;空氣質量指數為97,是全省唯一一個達到空氣質量“良”的城市。

  “相關數據表明,自劃定禁燃區,區域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以來,南昌市每年春節期間的空氣質量已經大幅改善。”南昌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工作人員介紹,2016年正月初一(2月8日)空氣質量指數達338,為最高級別的“嚴重污染”。而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后,2018年至2021年,連續4年,每年的正月初一,南昌市的空氣質量指數都為“良”,PM2.5濃度都不超過80毫克每立方米,在2020年甚至達到了40毫克每立方米。

  南昌市公安局也在致市民的公開信中指出,南昌市已連續6年在禁燃區域內沒有發生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人身傷害和安全事故。

  ▲花炮企業轉型升級,萬載煙花去年產值創150億元

  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寄托了中國人民祈禱平安、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作為全國重要的煙花爆竹產區之一,江西有諸如南昌進賢縣、宜春萬載縣、萍鄉上栗縣等煙花爆竹生產重點縣(區),煙花生產是當地的民俗產業和富民產業。

  各地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陸續出臺、施行后,面對周邊地區對煙花爆竹需求銳減的現狀,江西不少煙花爆竹生產重點縣(區)開始思考轉型發展,也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產企業。

  以宜春萬載縣為例,萬載縣煙花爆竹總商會會長曾學根介紹,自全縣煙花產業開始轉型升級以來,煙花生產企業大幅縮減,2017年第四輪花炮企業安全生產行政許可證發放時,全縣還有四百多家煙花生產企業,到2021年全縣只剩一百余家,目前萬載縣有約15萬名煙花生產相關從業人員。

  “2021年我們進行了煙花爆竹轉型升級集中區建設。自加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管理后,全縣主要圍繞低污染、低噪聲等安全環保型煙花爆竹產品進行研發創新,趣味型的玩具煙花、造型煙花在全縣生產的比重不斷增大,在未來五年內,有望生產占比達到45%以上。2022年,全縣花炮產業全產業鏈共創造了150億元的產值,與2020年的80億產值相比,增長了87.5%。全產業鏈的產值呈現逐年上漲趨勢。”曾學根介紹,產值不降反升的原因是剩下的企業都經歷了“大浪淘沙”,競爭力和產品創新能力都在增強,在政策引領和安全生產規范下,效益凸顯。同時,他認為全國部分地區對燃放煙花爆竹的限定時間或者地點的“松綁”,對煙花生產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

  ◎聲音

  ▲人大代表:重大節日期間燃放煙花可以增添節日喜慶,鼓舞人心

  “中國作為煙花爆竹的發源地,制作和燃放煙花爆竹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重大節日期間燃放煙花焰火,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體現,也是增添節日喜慶,鼓舞人心的重要載體。”南昌市人大代表、豫章律師事務所艾建華律師稱,對于此次政府組織煙花集中燃放活動主要考量的其中一點就是春節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展示的是一幅民喜民樂的喜慶歡樂場景。燃放煙花爆竹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充分體現節日氣氛和文化背景,寄托了中國人民祈禱平安、向往幸福的美好愿望。

  同時,在此次給政府組織煙花集中燃放活動的建議中,也有人大代表指出春節燃放煙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沒有煙花的年冷冷清清,是沒有靈魂、沒有“年味”的年。大年三十煙花一響,團圓飯一吃,那才叫真正的過年。老祖宗流傳幾千年的傳統要發揚傳承下去,不能在我們這輩消失。

  ▲民俗專家:希望逐步、有序地將禁燃變為“限燃”

  “南昌將在今年正月初一舉行煙花晚會說明有關部門能回應市民關切,這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回歸,值得點贊。但我認為有關部門不能因為治理難就禁止市民燃放煙花爆竹。目前,全國部分地區已經在慢慢放開禁燃規定,改為‘限燃’,我們為何不能借鑒?”南昌市博物館研究館員梅聯華說,“過去部分市民無序燃放煙花的做法我也不贊成。但在有關部門加強管理的前提下,在限定時間、限定地點、限定煙花品種的基礎上,能不能逐步、有序地放開禁止市民燃燒煙花爆竹的規定呢?我覺得這或許是大勢所趨。”

  ▲市民:

  “期待感受濃濃年味”

  “過年就圖個團聚和熱鬧。自從不能燃放煙花爆竹后,現在每年都安安靜靜的,感覺‘年味’都淡了不少。我蠻懷念小時候那種熱熱鬧鬧過年的感覺的。”“00后”邱女士稱,她打算今年回老家過年,一是為了與家人團圓,二是在老家自己可以自由燃放煙花,更能感受到濃濃“年味”。

  期待煙花燃放由“禁”改“限”、施劃“燃放區”

  “春節不放點煙花爆竹哪里來的儀式感?畢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大節。還是希望南昌應該‘限’而不是‘禁’,能不能劃出燃放區,讓春節放煙花爆竹這一傳統民俗傳承下去。”市民李先生說。

  希望文明燃放煙花爆竹

  網友“neko”稱,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規定之下,仍有人在偷偷燃放。“我看到有人在放,既污染空氣又增加了環衛負擔。有人垃圾不帶走就扔江邊或者大橋外圍,絲毫不顧及環衛感受。”

  市民章女士對6年來禁燃煙花爆竹的成果表達了肯定,說:“還是要禁。以前南昌大年三十晚上一個晚上爆竹響個不停,噪聲太大了。一大早起來,樓道的清潔工清理起來也很麻煩。這幾年禁燃之后,樓道干凈了很多,年三十晚上也清凈了不少。”

江南時評

煙花的“禁”與“放”,并非簡單的選擇題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葉海波

  期待南昌2023新年煙花晚會、南昌繼續嚴格執行“禁燃令”……這些天的朋友圈,頻繁被這些消息刷屏。煙花爆竹的“禁”與“放”——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而且相比于過去,今年關于這一話題的討論尤其火爆,各種短視頻APP里,燃放煙花的視頻播放量都很驚人,足以說明這個話題有多熱。

  煙花易冷,話題火爆?;鸨脑蛞埠芎唵?,一是有些地方開始局部開放了燃放煙花,從“禁燃”變“限燃”,從而勾起了更多地方民眾的期望。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們渴望在煙花中驅散過往,迎接新的生活,燦爛的煙花中,有情緒的釋放,也有對新生活的期待,還有對年味的渴望。

  但是包括南昌的各地都從“禁燃令”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環境、市容這些年都因為“禁燃令”得到了相當的改善,消防隱患也得到有效控制,醫院的急診科也不再總是在過年時被煙花爆竹燒傷的病人擠滿。

  煙花爆竹的“禁”與“放”,雙方都有各種理由,隨著輿論的升溫,也已經成為了各地有關部門必須正視的公共議題。南昌市各個區都發表聲明,今年繼續執行“禁燃”,從回應公共訴求的及時性來說,應該點個贊。

  對于市民來說,知道了今年仍將執行“禁燃令”,心里也有數,不會再猜測和臆想。那么未來呢?市民依然有期待。因為從事實上,政府政策也并非只有“禁燃”和“放開”兩個選項。“禁”與“放”之間,還有“限燃”的選項:限定時段、地區或者由特定單位統一集中燃放,這些都可以不同程度滿足市民的心理期待。

  如何讓民眾過一個安全健康又“年味兒”濃郁的春節?這是一道“既要又要”的難題;煙花是“禁”或“限”或“放”?這也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而是一道需要謀篇布局科學、結構合理、邏輯清晰、論據充分、論證有力的作文題。這是對地方治理能力的小小考試,考的是對市民的關切能否及時應對,考的是城市治理如何保持適宜的溫度和適度的彈性。

  值班編輯:周章云

  值班審核:金路遙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