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春潮 多彩長卷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3月06日     |    制作:  嚴佳成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前往長江上、中、下游調研,四次主持召開座談會,深刻闡釋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辯證關系和戰略考量。

  共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適逢全國兩會盛大召開,江南都市報聯動長江經濟帶區域主流都市報,聚合融媒體傳播優勢,聚焦長江經濟帶特色亮點,展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成效,呈現近年來各地科學謀劃、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喜人成果,傳遞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潮涌之聲、奮進之力。

  長江干流金沙江云南段 舊貌換新顏

  文/圖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楊質高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位于長江上游的云南省,是長江水源的重要涵養地和生態安全屏障,關系著下游省份的生產、生活和用水安全。云南始終把長江大保護擺在壓倒性的位置,主動擔起“上游責任”。

  ▲ 云南擁有豐富的水資源

  云南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不僅長江流經此地,還有如璀璨明珠一般鑲嵌在云嶺大地上的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撫仙湖、程海、瀘沽湖、杞麓湖、異龍湖、星云湖、陽宗海。這些湖泊是中國斷裂構造型湖泊的典型代表,是重要的生態系統、生命系統。

  2021年,云南省深入實施“湖泊革命”攻堅戰,推動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的重大轉變。

  2022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穩定向好,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長江上游干流金沙江舊貌換新顏,一江碧水送下游。

  貴州秀美烏江水 閃著金光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尚宇杰彭妲

  烏江是貴州人民的“母親河”,自古就是聯通外界的航運要道。2003年后,由于多個梯級水電站修建且沒有同步建設通航設施,烏江“通江達海”的水路被阻斷。

  ▲ 貴州烏江寨國際旅游度假區

  圖/李仁軍

  2021年11月,烏江黃金水道全線復航,沿岸鄉村飛速發展。如今的烏江區域,真正綠了、清了、通了、富了。

  從經濟增長到文化增輝,貴州以水蘊涵養水韻,用水韻激揚水蘊,強化水資源管理,發展業態日益豐富。自然風光與文化有機結合,經濟活力日益充沛,不斷煥發出新的光彩,更好地融入了長江經濟帶發展。

  位于貴州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的烏江寨,沿江而建的民居立于兩岸,青磚黛瓦,靈秀脫俗。潺潺碧水間升騰起陣陣朦朧的煙雨,令人神往。

  在相關項目打造過程中,烏江寨始終以保護烏江為第一原則,不僅還原、修建了黔北民居群落,更開辟了多姿多彩的民俗展館及傳統工藝作坊,對制陶、烤煙、做醬、老鷹茶等傳統工藝品與食品生產加以恢復,挖掘染布、扎花燈、做竹器等傳統技藝;邀請儺戲、獨竹漂、竹竿舞、苗族錦雞舞等民間藝人展現黔北的多民族文化。

  日月千秋照,江河萬古流。烏江、赤水河自南向北奔騰入長江,一處處河汊與溝渠迎來蛻變,一處處城鎮和村寨生機勃勃。貴州努力在水清岸綠中乘風破浪,以昂揚的姿態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進程。

 ?。?60多歲)九江永安堤 煥然一新

  文/圖 孫麗君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高譯丹

  3月春風拂過,江面泛起陣陣漣漪。在長江干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的永安堤段加固施工現場,5艘施工船舶正在進行賽克格賓拋投作業。

  ▲ 改造后的永安堤護坡

  位于九江的“江西北大門”永安堤于清代同治元年建成,至今已有160余年。目前,永安堤保護著46萬人口,保護范圍內有九江經開區和赤湖工業園,覆蓋艾美特、上港集團等“四上企業”429家,還有京九鐵路、昌九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永安堤以前完全是土堤,容易長草,你割得快,它長得更快。”

  以前,春天是九江市水利局城西分局原局長蔡燦瑞和同事們最怕的季節。“2017年,永安堤被列入九江市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工作試點工程,情況有了很大的轉變?,F在種的草成本雖然高一點,但物有所值,除了長得漂亮,還能固堤保土。”九江市水利局城西分局副局長周建斌指著堤身護坡和不遠處的護堤地笑著說。

  如今,永安堤頂平坦的瀝青路面,替代了曾經坑洼逼仄的土路、卵石路等,容納兩車相向而行毫不費力;堤腳,亮紅的巡查小道與深綠的草坪也搭配得像公園一樣美麗。

  以前,16.6公里長的永安堤段,違建民房、豬圈、茅廁、柴棚等隨處可見,對防洪安全造成影響。周建斌說:“想禁,也禁過,但屢禁不止。”

  如今,政府和水利等部門抱定決心,不到兩年時間,就拆除了12萬多平方米的違章建筑,清除菜地等1.9萬余平方米……

  據悉,長江干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工程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重點推進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也是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該工程于2021年11月開工,計劃2023年11月完工。

  工程建成后,將有效消除江岸坍塌險情,進一步穩定現有岸線保護,對長江干流江西段防洪安全、航道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一江三省四警”共護長江美

  文/圖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李巧

  2月17日晚11時,九江市城子鎮長江水域,“一江三省四警”長江聯合執法隊民警正駕艇在江面巡邏。在巡邏艇上坐鎮指揮的,是九江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葉亮。這次出勤,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一江三省四警”長江聯合執法隊大隊長。

  ▲江面巡邏

  葉亮告訴記者,長江江西段152公里水域全部經過九江,均為交界水域。此前,這片長江水域以長江中央航道為界,分別由南北兩岸按屬地治理——長江南岸由九江市管理,長江北岸分別由湖北省黃岡市武穴、黃梅縣和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管轄,是整個長江流域唯一一段由三省共同管轄的長江段水域。

  2022年6月,根據公安部部署建立的長江中下游區域警務合作機制,九江市公安局主動對接湖北、安徽兩省公安機關,深入拓展區域警務協作,與長航九江分局、湖北省黃岡市公安局、安徽省安慶市公安局共同打造“一江三省四警”警務協作,并依托九江市長江聯合執法隊平臺開展聯合執勤模式。

  巴渝: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

  文/圖 重報都市傳媒記者羅偉 楊新宇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早在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江心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那時開始,重慶就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打造長江大保護的生態樣本,發揮上游責任。

  重慶是座山城,更是一座江城,母親河長江自江津入,到巫山出,浩浩蕩蕩691公里。常年露出水面的島嶼就有12個,它們被譽為“十二金釵”。江心島是巴渝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重慶重要的生態留白,更是重慶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資源,為大山大水的重慶增添了溫婉、唯美和詩意。以“十二金釵”為引,一幅美麗的現代版巴渝“富春山居圖”正在長江之濱徐徐展開。

  武漢: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樣板段

  文/極目新聞記者王俐燃 陳倩 胡迪凱

  “支持長江國家博物館落戶武漢,全力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徐禮華為今年全國兩會準備的建議。

  2021年12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知,正式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中央確定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之一,湖北深挖潛力優勢、積極謀劃推進,按照保護優先、強化傳承、文化引領、彰顯特色原則,努力打造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樣板段、長江文化展示闡釋核心區及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

    ▲武昌區月亮灣城市陽臺(資料圖)

  對此,徐禮華建議,支持長江國家博物館落戶湖北武漢。“湖北是長江干線徑流里程最長省份,所以我希望能將長江博物館建在武漢。”徐禮華認為,武昌區月亮灣城市陽臺區域,涉及長江岸線約1100米,是百里長江生態廊道的重要功能節點,交通便利,建議將月亮灣作為長江國家博物館選址地予以重點考慮。徐禮華還建議,盡快在國家層面出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和實施方案,讓各省市在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時有明確的政策依據;從國家層面建立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協調機制,集成沿江各省市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發掘和提煉豐富多元的長江文化,打造長江流域文化共同體;深入挖掘長江文化基因和精神譜系,實施以長江文化闡釋為核心的長江文明探源工程。

  洞庭湖: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

  文/ 瀟湘晨報記者黎棠 圖/瀟湘晨報記者劉科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洞庭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鳥的歡歌”又回到了洞庭湖畔。今年2月,新春剛過,長沙乍暖還寒,天藍水碧。3只江豚重現湘江,帶來了一抹檢驗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美麗微笑”。2月28日上午,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數據在會上發布。2022年,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其中,洞庭湖江豚數量約162頭。

  ▲洞庭湖候鳥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介紹,2022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的第二年,長江十年禁漁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恢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禁漁實施以來,各項保護措施協同推進,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均呈現恢復向好趨勢。

  自“十年禁漁”實施以來,洞庭湖(含長江湖南段)水域監測到的水生生物種類較2018年增加了近30種。如今,“一江一湖四水”禁捕水域實現“四清四無”(清江、清湖、清船、清網,無漁船、無漁民、無網具、無生產)常態化,呈現“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和諧美景。

  潯陽江畔“宜居宜業”新城崛起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王平

  悠游潯陽江畔的琵琶亭景區,登高遠眺,只見長江岸線綠道縱橫,景致怡人,中心城區高樓錯落有致……長江之濱,一座“宜居宜業、精致精美”的現代化生態之城盡收眼底。

  近年來,江西九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緊盯高標準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目標定位,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氣質,優化城鎮空間格局,提高群眾幸福指數,一座功能完備、產業集聚、品質優越、市民向往的幸福之城正加速崛起。

  ▲魅力九江

  “四大工程”引城市蝶變。去年以來,九江市啟動城市設計、城市更新、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質提升四大工程,外增“顏值”、內練“氣質”,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謀劃實施了一大批改善民生需求和提升城市品位的項目,推動生活品質、人居環境、街區功能不斷“提級”,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強大動能。

  “產城融合”繪富美畫卷。近年來,九江城市框架不斷擴大,中心城區由“老兩湖時代”走向“八里湖新時代”,再向“賽城湖時代”邁進。全市建成區面積擴增63平方公里,達到16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擴增42萬,達到118萬;2021年城鎮化率達62.15%……亮眼數據的背后,是九江市以高質量規劃為引領,工業園區快速增長、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帶動城鎮規模擴張和人口集聚,為城鎮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美麗舉目可見,幸福觸手可及。如今的九江,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不斷健全。隨著新型城鎮化的腳步加快,一幅美麗的九江畫卷正徐徐鋪展……

  贛鄱千年黃金水道 重振輝煌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實習生張馳 高嘉欣

  2月27日,九江城西港區內,一派繁忙景象。九江港地處黃金水道長江與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相交處。2022年,創歷史新高的九江港年度貨物吞吐量達1.8億噸,在長江主要港口中排位躍居第七。在九江港的“領跑”下,江西水路運輸提速發展——贛江新干樞紐—南昌二級航道建設工程、九江港湖口銀砂灣碼頭等18個項目建設推進……贛鄱千年黃金水道再添活力。

  ▲ 城西港集裝箱碼頭

  3月3日,在九江港湖口港區銀砂灣作業區綜合碼頭工程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碼頭樁基等項目施工。據該項目辦主任郭輝介紹,計劃3月份完成6個泊位平臺搭設,同時,地梁澆筑計劃3月全部完成。記者從省港口集團九江港口項目建設指揮部獲悉,九江星子港區沙山作業區綜合碼頭一期工程、九江港城西港區九江市城區飲用水源保護搬遷還建安信物流公用碼頭工程、九江港廬山港區姑塘作業區九宏綜合碼頭工程等重要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2023年,又是一個港口“大干年”。江西黃金水道,未來可期!

  安徽加快構建 綜合立體交

  文/新安晚報記者徐琪琪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需要把長江黃金水道作為重要依托,高起點高水平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近年來,依托長江,安徽統籌發展水路、鐵路、航空等各種運輸方式,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通道建設。

  ▲ 巢馬城際鐵路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副汊航道橋

  (儲燦林攝)

  江風吹拂,巢馬城際鐵路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工地一派繁忙景象。大橋建成后,將在長江兩岸架起一條快速通道,進一步優化長江經濟帶區域路網布局。

  去年12月30日,經過近70年的醞釀、5年多的建設,2萬多名建設者的奮戰,承載著千年夢想的“世紀工程”——引江濟淮工程一期試通水通航。引江濟淮打通淮河水運入江第二通道,形成平行京杭運河的國家第二條南北水運大動脈,促進長江經濟帶與中原經濟區的協調發展。

  當下春暖花開,在皖南,池黃高鐵棠棣嶺隧道里“別有洞天”,鐵路建設者們正在爭分奪秒、搶抓工期。

  在推進鐵路網建設的同時,安徽機場建設步伐也在加快……

  “江西制造”在這里起航

  文/劉穎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溫偉程

  2月27日,江西伊啟實業有限公司1200多臺跑步機從修水運抵九江港,分成3柜裝箱上船。“估計明天就能發貨,最遲不會超過24小時!現在運輸很便利,貨物直達上海,優先上船發往海外。”該公司總經理余俐說。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口岸大通道建設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在全省唯一通江達海的外貿口岸九江港開辟多式聯運通道,推進承東啟西、引南接北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每天不計其數的“江西制造”在這里起航,向東可直達江海銜接海上絲綢之路,向西則乘中歐班列擁抱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則登上連接東盟的陸路跨境通道。

  ▲ 長江九江鳊魚洲段 (許南平攝)

  2月28日,九江市港口航運管理局口岸科科長萬纖介紹,2019年起,我省在南昌、九江、贛州、上饒四地開展“三同”(進境與沿海同價到港、出境與沿海同價起運、通關與沿海同樣效率)試點,九江市還出臺了《關于以“直航”促“三同”做大外貿總量建設區域航運中心工作方案》。“政策實施以來,九江港集裝箱吞吐量迅猛增長,2019年吞吐量為52.12萬標箱,2022年就達76.9萬標箱,年均增長13.85%。”萬纖說,在政策支持下,近年來九江港國際物流通道不斷拓寬。

  “水運江蘇”港口群通江達海

  文/現代快報記者李娜

  推進“水運江蘇”建設,對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日,記者從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獲悉,2023年,江蘇要完成港口建設投資123億元,建成沿江沿海萬噸級以上泊位7個、內河千噸級以上泊位30個,港口通過能力達到27億噸,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港口群。

  ▲ 南京港 (江蘇省港口集團供圖)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江蘇全省累計擁有各類生產性泊位640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60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215個,綜合通過能力達到26.2億噸,各項指標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深水大港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連云港港30萬噸級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投用,通州灣新出???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開港。全省還新辟加密了南京—名古屋等6條國際海運航線,新辟加密了無錫—上海、鹽城—武漢等14條內河集裝箱航線,直達武漢、重慶等長江中上游港口。

  江蘇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明介紹,江蘇省港口集團當前正推動以長江經濟帶為主軸的線性發展,拓展成為以“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為架構的網狀發展,提升港口樞紐能力、完善江河聯動集散網絡,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港口篇,力爭至2023年末運河全域航線總數達30條,同時逐步完善內河港口—長江中心港口航線網絡,形成內河港口集疏運體系。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審核:金路遙

  值班編委:鄒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