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新視野 | 行走的“活課堂”!中小學掀起“研學熱”!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4月18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3月16日,南昌市濱江學校組織師生前往安義古村進行擁抱自然、體驗非遺的春季社會實踐研學活動;4月6日,南昌市外國語學校初三直升班師生赴杭州開啟浙大“雛鷹計劃”研學實踐活動,高一及高二年級同學參加“一帶一路,追夢世界”主題研學活動……研學熱真的來了!
“羨慕弟弟有研學活動,我念書那會兒還是春游!”南昌一名“95后”女生說道。“80后”“90后”印象中的春游升級版——研學活動,帶來了哪些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本報走訪了部分學校和景區。
現象 弟弟研學令“95后”姐姐羨慕
研學第一站,仙蓋山野生動物園,乘坐投喂車深入叢林,穿越獅子、黑熊、白虎等散養區,近距離觀看猛獸野性瞬間,學習動物相關知識,增強保護動物、愛護自然生態的意識;第二站來到了臨汝書院,換上了漢服,親身體驗了孔廟拜師禮,感悟尊師孝親、勤學苦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看著弟弟發來的研學動態,南昌“95后”小梁不禁回憶起自己念書時的情景。
小梁說,自己念中學時,學校組織的春游就是在南昌郊區體驗了幾個游玩項目,席地而坐吃了個中飯,就結束了“。如今學生的研學之旅著實讓人羨慕!”小梁說道。
小梁的弟弟是2010年出生的,正在南昌京師實驗學校念初一。4月份,他迎來了第一次研學之旅。“我們在戲曲博物館了解到了生旦凈丑這些角色不同的特點,我可以區分這些角色了,以前總是搞混。”小梁的弟弟認為,研學是一種綜合實踐過程,學生不僅能夠享受游玩的樂趣,還能學到各種知識、練習各種技能。
從春游升級到研學,是近年來中小學新的課程改革,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實行素質教育,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們可以走出校門,收獲知識和快樂。
研學足跡不限于省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月16日,南昌市濱江學校組織師生前往安義古村進行擁抱自然、體驗非遺的春季社會實踐研學活動。“針對不同年級的孩子,我們定制了不同的研學路線。”濱江學校教導處副主任萬淑華介紹,該校一到三年級的同學參觀了曦廬墨莊、黃氏宗祠等景點,初步認識并了解“京臺村村落群”的民居風格,還親身體驗了文創項目,手繪了童心童趣、獨一無二的臉譜,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四到九年級的同學走進羅田村,參觀了十甲碾坊、古樟樹等景點,深入了解安義古村落群的民居風格、古驛道特點,感受好德尚禮的贛商文化和耕讀傳家的鄉土精神。
4月6日,南昌市外國語學校初三直升班師生赴杭州開啟浙大“雛鷹計劃”研學實踐活動,高一及高二年級同學分班級赴上海、廣州、泉州參加“一帶一路,追夢世界”主題研學活動。在初三直升生浙大“雛鷹計劃”研學實踐中,學子們聆聽浙大師長大學之道,訪院士長廊,尋浙大校史,順時間脈絡領略深厚的人文氣息。探訪國家重點實驗室,訪吉利智能工廠……在“一帶一路,追夢世界”研學實踐廣州線中,學子們來到世界最大的科技館廣東科學中心,探科技之奧秘;在黃埔軍校內,尋中國兒女自強不息之奮斗精神……“一帶一路,追夢世界”研學實踐上海線,學子們參觀了廣富林文化遺址,在上海交通大學所屬的臨港智能制造基地,探訪上海新地標世博會博物館……
連日來,江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南昌三中、南昌市第十七中學、南昌市南鋼學校等一批學校也開展了相關研學活動。
透視 從春游到研學,升級的是什么?
從傳統的春游升級到研學,有哪些不同?
萬淑華認為,最大的區別體現在從“游”到“學”的轉變,就是讓孩子一邊放松心情游玩,一邊學習歷史文化,前幾年的傳統春游活動,比較火熱的都是游樂場所,如今升級為研學,地點也轉變為歷史文化景區,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感受歷史,甚至親身體驗一些非遺文化。
“在上海世博園的參觀中,我們既感受到了文化多樣性,也了解了中外合作多元化內涵。”南昌市外國語學校高二(1)班的劉麗竹說道。該校高二(2)班的余天智也認為,走進上海,在濃濃的市井氣息中領略它別具一格的風度。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家長王女士說道:“這次學校組織的研學活動目的地是上海,到這座繁華大都市,可以讓我女兒開闊眼界,長長見識,和其他同學一起看一看我國發達城市的發展情況和風采。我女兒所在的班級還去了錢學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這種近距離的參觀,相信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影響 研學熱帶火景區特色園區
研學相關的短視頻,讓不少景點“出圈”。
今年4月,從青島學子集體背誦《滕王閣序》,到近期4歲萌娃背誦《滕王閣序》給阿婆免門票,有關南昌滕王閣景區的熱搜一個接一個。
背誦《滕王閣序》就是研學項目之一。滕王閣景區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今年以來吸引了大批省內外學子前來打卡。“在我們景區開展研學活動的學子,首先都會對背誦《滕王閣序》感興趣;在景區參觀的同時,我們也會設置一些問答和同學們互動,加深孩子們的印象,讓他們邊游邊學。”滕王閣景區工作人員劉穎說道。
從今年年初至今,井岡山風景名勝區迎來了多個千人研學團,主要是省外學子團隊,包括之前比較火的青島學子,還有深圳等地的千人研學團,烘托出熱鬧的游學氛圍。“近年來,研學火了起來,我們井岡山景區也打造了幾個研學基地,可以滿足研學團隊的用餐和住宿。”井岡山管理局紅色旅游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陳主任介紹說。
研學熱不僅為江西名勝風景區增添了一抹亮色,就連特色工業園區也成為研學打卡地。3月31日,方大特鋼工業園區就迎來了一群小客人——南昌市北湖小學的師生團隊走進該園區,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聲音 業內:盼望推出一批研學點并開發相關課程
研學是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傳統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得以體現和落地的重要活動。今年,南昌市教育局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的通知》,優化了研學活動分類及統一管理。
南昌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學校副校長劉燕介紹,建議小學四到六年級研學實踐教育以游覽、觀光、體驗為主要形式,重視游戲性、藝術性內容,以符合小學高年級學生好玩、喜動的天性,時間以1至2天為宜;初中一到二年級研學實踐教育應以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形式,重視理解性內容,以符合初中生強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點,時間以1至3天為宜;高中一到二年級研學實踐教育應以知識拓展、理論應用、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形式,以體現高中生的探究心理和創新意愿,時間以2至5天為宜。
“我們要求各中小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活動,按照一定程序選擇能夠向中小學校提供研學旅行過程服務、具有獨立法人的第三方服務機構作為承辦機構。”劉燕表示,為了確保研學安全,學校組織承辦機構、基地(營地)、家委會等各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研學旅行各方責任和權利義務,并按約定條款認真開展研學活動的相關組織工作。
“目前,從開展了研學活動的學校來看,南昌市外國語學校組織的研學活動比較成功。”劉燕認為。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政教處副主任謝川認為,通過研學活動,可以加深孩子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和鍛煉,在體驗中提升自我。“不過我認為,研學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有資質的旅行社合作。此外,我希望教育部門也可以牽頭提供一批有價值的研學點,開發相關研學課程,讓更多的中小學生享受快樂的研學之旅。”
值班編輯:江語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朱曉暉
更多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