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12月18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新時代紅色旅游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紅色是江西的底色。江西有資源、有底氣、有自信在紅色旅游發展中走在全國前列。推動江西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從以下方面發力。

共和國的搖籃瑞金

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

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于都

  第一,深耕紅色資源優勢。江西紅色旅游資源具有“名、優、特、多、美”等五大優勢。一是“名”,主要指江西的紅色資源名氣大、紅色旅游品牌知名度高,從1927年至1934年,黨中央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齊聚江西,英勇奮戰。二是“優”,主要指江西的紅色旅游景區硬件建設水平高、軟件服務質量好,目前全省50多個A級以上紅色旅游景區完成了“一路(景區公路)三道(棧道、索道、游步道)六中心(游客中心、智慧旅游中心、食宿中心、演藝中心、購物中心、觀景中心)”的配套設施建設,制定了以先行賠付制度為重點的《江西省旅游者權益保護條例》,培養了大批金牌講解人才。三是“特”,主要指江西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即中國共產黨人“尋路”時期作出了特殊貢獻,找到了一條實現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勝利之路。四是“多”,主要體現在革命烈士多: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萬人;開國將軍多:在新中國1600多名開國將軍中,江西走出了327名,占了20%;革命舊址多:全省現有革命舊址2960處,可移動革命文物43650件/套,可謂縣縣有紅色故事,市市有紅色景區。五是“美”,紅色、綠色、古色交相輝映,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鑲嵌在優美的自然山水和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我們要深耕紅色資源五大優勢,凝聚合力,推動紅色旅游資源發揮更大作用。

  第二,打造紅色旅游名片。江西紅色旅游有著代表性的“十張名片”,被稱為“4411”。分別是四大搖籃: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共和國的搖籃——瑞金、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安源;四大勝地:偉人化險地銅鼓、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于都、改革開放策源地小平小道、耀邦陵園地共青城;一營一人:上饒集中營和方志敏。這十張名片特色鮮明,底蘊厚重,宜記宜傳,極大豐富了江西省紅色旅游的標識。我們要持續打造這十張紅色旅游名片,突出江西重點紅色旅游資源,以點帶面促進江西紅色旅游發展。

  第三,推動紅色旅游創新。江西是全國紅色旅游的策源地,也是紅色旅游創新的積極推動者。早在2004年,就出臺了《江西省紅色旅游發展綱要》,在全國率先發展紅色旅游;2005年,舉辦了首屆“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2010年,舉辦了永不落幕的“中國紅色旅游網絡博覽會”;2017年,由江西倡議,全國24個省(區、市)共同發起成立中國紅色旅游推廣聯盟,聯盟秘書處永久設在江西。我們要堅持走好內涵化、主題化、生活化、品牌化、融合化、合作化的創新發展之路。

  第四,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紅色資源是寶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近年來,江西在挖掘紅色資源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如秋收起義、南方三年游擊戰爭、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三灣改編、朱毛會師、三大紀律八大注意、游擊戰爭的十六字方針、袁文才和王佐革命烈士故事、毛澤東親手創建的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遂川縣工農兵政府、全國首個紅色圩市——遂川草林圩市等等。我們要進一步挖掘、梳理、總結、展示好江西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尤其是要對一些薄弱環節、歷史細節進行研究論證,極大豐富革命故事內容。

  第五,拓寬紅色文旅融合路徑。堅持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積極探索紅色文化和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我們要通過內容融合、職能融合、功能融合、技術融合、人才融合、市場融合,一體化推進紅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如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元宇宙等數字技術的加持下,井岡山、瑞金、于都等地推出了大型紅色實景演出《井岡山》《浴血瑞金》《長征第一渡》,通過沉浸式體驗場景的營造,有效提升游客的感受度、體驗度和獲得感。通過打造“紅色+休閑康養”“紅色+生態農業”“紅色+非遺傳承”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形成紅色文化有效傳承,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本實現的發展新格局。

  第六,完善紅色文物保護利用。要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紅色文物。一是完善革命文物保護措施,加快推進配套制度建設,定期開展革命文物普查和專項調查。二是建立革命文物名錄保護制度,實行分級分類保護。三是建立革命文物工作督查制度,嚴格依法保護革命文物。四是鼓勵和支持旅游企業、旅游景區(點)依托革命文物資源,與當地其他資源有效整合,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紅色旅游品牌和線路。

  第七,加強紅色旅游宣傳。旅游經濟是眼球經濟。只有積極傳播推廣,才能提升江西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宣傳范圍上,做到有層次、有側重、有針對性地輻射更廣地域。在宣傳方式上,進一步創新與拓展,充分發揮融媒體作用,做好一個聯盟(中國紅色旅游推廣聯盟)、一臺展會(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在宣傳內容上,通過創作優秀文藝作品,如電影《建軍大業》、電視劇《尋路》《可愛的中國》、戲劇《八子參軍》《永遠的歌謠》、歌曲《十送紅軍》《映山紅》等。同時,要在景區現場講好江西故事,傳播江西聲音,努力展示鮮活生動的江西形象。

  第八,提升紅色教育培訓。紅色教育培訓是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在江西建設了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瑞金干部學院、弋陽方志敏干部學院、萍鄉甘祖昌干部學院和于都長征學院等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探索出紅色資源與黨性教育相結合的新路子,促進紅色旅游發展,游客逗留時間由過去平均1.5天延長至4—5天。我們還需通過創新培訓機制、提高教師水平、規范機構管理、加強隊伍建設、豐富課程內容等方式改進紅色教育培訓,建立全省紅色教育培訓聯盟,打造紅色教育培訓的江西品牌。

  第九,促進紅色旅游合作。一是省內聯線,將井岡山、寧都、興國、大余、信豐、尋烏、瑞金和于都的紅色資源連成紅色旅游線路。二是省外聯動,運用長征主題,將江西長征第一渡、貴州遵義會議、四川瀘定橋、寧夏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地、陜北革命根據地等紅色資源連接成紅軍長征旅游線路。三是海外合作,將紅軍長征的故事傳播到海外,如由中國駐倫敦旅游辦和貴州省文化旅游廳主辦的“在英國重新發現中國:茶話貴州”活動在倫敦舉行,向大家介紹了紅軍長征中外國傳教士薄復禮的故事。

  第十,賡續紅色血脈。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通過紅色旅游了解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會議和重要歷史人物,學習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將紅色旅游的成果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強大動力。要在賡續紅色血脈中緊密聯系人民,在服務人民中堅守紅色初心,通過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效于民,使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得到落實。

  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作用,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推動江西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

  朱虹(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廣協會會長。此文為作者在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上的講話。)

  值班編輯:周章云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陳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