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分秒必爭 AED使用不能設“門檻”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4年09月19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蘭春

  近日,關于“??谄囄髡竞蜍囀褹ED(自動體外除顫器)要掃碼開啟”的視頻在社交平臺引發網友熱議。??谑屑本戎行暮偷谌竭\維公司回應稱,在外箱側面有安全錘,緊急情況下可以砸開玻璃取出AED。運維公司還表示,他們已檢測到漏洞,并上報到??谑行l生健康委,將會對這些AED外箱進行更換。

  AED在心臟驟停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幫助患者恢復心跳,是公共場所不可或缺的“生命守護者”。然而,當這個“生命守護者”被一個 “屏障”所阻擋時,我們不得不深思,在關鍵時刻,我們真的要為了掃碼或者使用安全錘砸開玻璃浪費那寶貴的救援時間嗎?

  平心而論,加大對公共救援設施的保護力度確有必要。AED使用設“門檻”,職能部門這一想法可能出發點是好的,想管理好設備,如果AED等急救設備若能隨意打開使用,的確有可能被人拿出來玩耍,進而導致設備被破壞。但在AED使用的關鍵時刻,要掃碼開箱或者用安全錘砸開玻璃,容易讓人存在這樣那樣的顧慮,顯然不合適。

  實際上,AED使用不人為設障,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職能部門,早已形成共識,并形成相應的制度機制。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021年12月印發的《關于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試行)的通知》中明確,要推進公共場所AED配置,做到顯眼、不掃碼、不上鎖,方便公眾尋找取用,避免錯失搶救時間。目前,廣州、杭州等多地也規定AED不得上鎖、不得采用掃碼開啟。

  掃碼開箱或者用安全錘砸開玻璃,明顯違背了《指南》要求。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每年我國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達400萬,其中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多達54萬,并且90%以上發生在醫療機構之外。如果相關部門守著AED卻沒在危急時刻發揮作用,那么公共場所配置的AED就成了擺設,它守護生命的初衷在關鍵時刻,無疑大打折扣。

  同時,此事也反映出問題:公共急救設施不僅要配好,更要用好,盡可能地貼合公眾日常使用習慣。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生命無價,救援有時。點滴的細節之中,蘊含著服務理念的重塑與更新,這就要求職能部門要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從公眾的角度出發,下足繡花功夫,讓急救設施在關鍵時刻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鄒文彪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