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安全管理豈能簡單“一封了之”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4年11月19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柳菁
近日,南昌市青山湖區龍鼎茶都與香江建材市場西路路口因一起大型貨車逆行引發的交通事故,導致當地有關部門決定暫時封閉該路口,僅允許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然而,這一原本旨在保障公眾安全的臨時措施,卻因遲遲未拆除的護欄,從“臨時封閉”變成了“長期封閉”,引發了周邊商戶的不滿和質疑。
香江建材市場坐落在青山湖南大道與解放西路之間,擁有東、西、北三個入口,分別承接不同方向的客流。特別是西門,通過車輛能在龍鼎茶都與香江建材市場西路路口調頭,從而承接解放西路西面往來客流,確保了市場各個區域都能有穩定的客源。
路口封閉后,原本依賴西門客流量生存的商戶們陷入了困境。近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的客流量銳減,收入大幅下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00多戶經營主體因此遭受損失。他們認為,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增設交警巡邏、電子監控等手段來保障交通秩序,完全可以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面對商戶們的質疑和不滿,相關部門給出了回應。表示,由于該道路情況復雜,出于安全考慮還是選擇了暫時封閉。同時,交管部門也承認目前該路段還在修,等道路修完之后再與其他部門商議在其他地方另設缺口。
然而,這樣的回應并未得到商戶們的認同。畢竟,“臨時封閉”已經持續了近四個月,已經給周邊商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而修路工程何時能夠完成,新的缺口又能否及時開設,都還是未知數。
有人質疑,保障道路安全固然重要,但“一封了之”就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嗎?相關部門是否在做決策前也從商戶的關切出發?對于商戶們提出的增設交警巡邏、電子監控等建議,是否可適當聽取和采納?
筆者認為,對于道路安全問題,城市管理部門不能僅僅停留在“封路”這一表面措施上,而應深入到車輛管理、交通執法、安全教育等多個層面,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3個月的時間足以對情況進行重新評估。即使道路還在修,是否可以在修路期間采取一些臨時措施來緩解商戶的經營壓力呢?比如設置更加合理的引導標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允許部分車輛通行,或者給予商戶一些臨時性的扶持政策。
再者,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也存在改進的空間。從回應來看,道路管理部門在做決策時似乎沒有充分和涉及商業管理等其他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能夠在決策初期就形成多部門的聯合評估機制,那么就能夠更全面地考慮到各種影響因素,避免出現現在這種商戶利益受損的局面。
道路安全管理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因為一次事故就簡單地采取“一封了之”的做法。相關部門應該以更加積極、靈活、全面的態度來對待道路安全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也要兼顧周邊的經濟利益和群眾的生活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和諧發展,既讓市民走在路上感到安全,也讓商戶在好的營商環境中有信心經營下去。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楊進